咨询热线、商务合作:139 8919 9418
首页 > 新闻资讯

南充市顺庆区首创“城市暖心工程”共筑幸福美好生活

发布时间:2022-07-28 00:34:23    来源:    浏览量:   作者:

       (金鑫.谭文生.樊正太)为深入贯彻习主席总书记关于困难群众帮扶工作重要指示精神,践行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理念,从今年以来,南充市顺庆区首创“城市暖心工程”,并将该工程纳入区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台账,作为切实解决城区困难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利益问题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、德政工程、良心工作,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。
       顺庆区是南充市中心城区,常住人口83.2万,其中,城镇人口69.9万,农村人口13.3万。针对城区人口分布集中、居民服务需求多元、民生问题量大面宽等实情,大力实施“城市暖心工程”。一是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共同富裕号召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共同富裕路上,一个不能掉队。近年来,南充市顺庆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,凝心聚力打赢了脱贫攻坚战,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。在抓好农村脱贫攻坚的同时,城市贫困群众也不能忽视,只有农村和城市贫困群众基本生活都得到较好保障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。二是为了贯彻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。实施“城市暖心工程”聚焦城市特别困难的群体,采取针对性的过硬举措,将中省市“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”的决策部署转化为顺庆行动,多层次、多领域、多角度开展困难群众救助帮扶。三是为了回应群众现实期盼。摆脱贫困,是党的政治任务,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。当前,还有个别的城市困难群众,基本生活、基本医疗、基本教育保障上还有短板,顺庆区牢固树立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理念,通过实施“城市暖心工程”,统筹解决好城市困难群众的住房、就业、保障等问题,不断提升城市困难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和安全感。
        (一)坚持党建引领,倾情开启民生改善的“解题之旅”。坚持党委主导、政策支撑、干部执行,构建系统化、全链条的帮扶工作机制,强化组织领导,健全帮扶体系。“高位统筹”聚帮扶之力。成立了由区委、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“城市暖心工程”领导小组,推动帮扶单位、属地街道、管辖社区分级成立128个“作战室”,委派618名科级领导干部蹲点包联,构建形成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、上下“一盘棋”的工作格局。二是“一体谋划”定帮扶之策。制定“1+6+1”政策体系(1个“城市暖心工程”实施意见、6大帮扶行动方案,1个帮扶干部管理办法),先后组织召开工作部署会、推进会、培训会,编制“城市暖心工程”政策汇编,印发“一户一册一清单”,确保帮扶行动有方向、工作有标尺。三是“五方联动”履帮扶之责。压紧压实县级领导、牵头部门、属地街道、帮扶单位、帮扶干部“五方主体责任”,制定具体帮扶计划,做到“一户一方案、一人一办法”。将每周电话问询1次、每月登门走访1次、每季办理实事1件、每半年取得1次突破“四个一”作为帮扶考核硬性指标,推动干部用心用情、真帮真扶。
 
       (二)坚持阳光操作,精准锁定民生改善的“困难之家”。坚持自下而上、自上而下、联合把关,建立精准化、全覆盖的认定机制,严格流程标准,精准筛查认定。一是社区排查“摸底子”。组织联系社区干部、社区“两委”委员等基层力量,围绕居住条件、人口状况、收入来源等方面,对全区20.24万户城市家庭开展“地毯式”摸排,比照城市重点困难群众负面清单,将严重困难低收入群众全部登记造册,确保城区真正困难群众“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”。二是街道精选“过筛子”。街道以户为单位、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为对象、家庭财产状况为基础进行信息核对,组织院落恳谈会、群众联席会、居民议事会等开展民主评议,最终结果向社会公示,筛选过程阳光运行、公开公正。三是部门认定“结对子”。区“城市暖心工程”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房管、车管、工商和税务等部门,对12个街道上报的1100户家庭信息实施联审联查,首批认定643户城区重点困难家庭为帮扶对象,实现了真正为最困难群众“雪中送炭”、为最窘迫家庭“纾困解难”。
       (三)坚持因户制宜,分类制定民生改善的“帮扶之策”。坚持家有常业、难有所助、弱有所扶,链结多元化、全要素的帮扶资源,注重分类施策,强化帮扶措施。一是技能培训促就业。始终把“稳”的就业帮扶作为根本性举措,聚力解决困难群众持续增收问题。将劳动年龄段内群众纳入帮扶范围,对有培训需求的,每年至少提供3次免费培训;对有就业需求的,每年至少提供1次职业规划和多次岗位推荐。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、职业培训、岗位援助等“六大”行动,依托川渝(南充)人力资源产业园等平台,开展“爱洒就业困难人员”等活动精准对接、稳岗就业。目前共组织158人参加技能培训,腾挪岗位300余个,35人走上公益性岗位,实现法定劳动年龄内城市重点困难群众家庭至少1人就业。二是政策兜底保基本。始终把让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帮扶工作的目标追求。综合运用民政、医疗、教育等民生兜底政策,搭建临时救助和政府购买服务“直通车”平台,全覆盖发放800元/户的“爱心救助卡”。低保扩面调标、特困家庭临时救助、残疾群众“两项补贴”等累计投入资金超1000万元。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中无住房的协调养老机构集中供养;对无住房困难群众发放租赁补贴,确保“衣食住行”四不愁。建立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、补充保险、医疗救助“四道保障线”,困难群众资助参保率、医疗救助率达100%,补充购买59元的充惠保,有效化解高额医疗费用。对33项需长期治疗的重大疾病进行门诊救助,不设起付线;对尿毒症、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医生定向化服务,门诊费用按60%医保报销;对白血病、恶性肿瘤、器官移植等重大疾病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,享受专项医保优惠,解决了困难群众看病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“四免一补”,将非义务教育阶段子女纳入“圆梦工程”和“慈善助学”,提供3000—6000元/人就学资助,58名女学生纳入“春蕾计划”,有效解决城市困难群众子女就学难题。三是社会帮扶显温情。构建“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”的帮扶救助机制,畅通社会救助和志愿服务渠道,筹集慈善帮扶资金和爱心助困物资,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。不断激活社会帮扶机制,拓展社会帮扶渠道。如西城街道会同中心医院、妇孺医院等属地单位,京东电器、德尔博睿等民营企业,在医疗、就业、教育方面予以支持帮助;舞凤、东南等街道发动辖区爱心企业、爱心人士、非公职的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参与帮扶,1227特色商业街市场管理方免费腾挪15个夜市摊点打造成“暖心1227示范岗”,24家企业与100户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。
        (四)坚持常态长效,全面强化民生改善的“攻坚之力”。“城市暖心工程”是一项系统工程、长期工程,需要建立常态长效的机制,多方发力、合力攻坚。一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。建立以上级民生资金为基础,本级财政资金为补充,整合医疗、卫生、教育、就业等各项上级民生资金,开展“城市暖心工程”慈善募捐活动,发出慈善募捐倡议书,鼓励和动员区内干部、社会力量开展为城市重点困难群众捐款捐物、筹集资金,拓宽城市困难群众帮扶资金来源渠道。二是建立精准管理机制。建立动态管理机制。畅通能进能出、进出有序的渠道,依据每个街道人口基础,确定一定比例的机动帮扶名额,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配,制定重点困难群众退出标准和帮扶周期,建立健全纳入和退出机制。建立跟踪管理机制。对已退出的城市重点困难群众,进行跟踪管理,在一定时间内继续享受相关政策,确保解困平稳可持续。健全动力激发机制。坚持基本生活保障与扶志扶勤扶德并举,打好帮扶“组合拳”,通过个别谈话、集体学习等方式,大力宣传自立自强、自力更生等积极思想,引导群众从“他扶”到“自助”,激发内生动力。同步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阵地,报道帮扶工作中的先进典型,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。三是建立督导考核机制。出台帮扶工作实施办法和《南充市顺庆区“城市暖心工程”干部管理办法》,强化过程监督,开展常态化工作调度和督导,保证工作务实、过程扎实、结果真实。对帮扶过程中重视不够、落实不力、工作滞后的单位和个人坚决通报问责。发挥目标考核“指挥棒”作用,将帮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,作为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。
       经过半年的工作努力,取得了很好的成效,主要有:一是领导责任机制基本建立。成立了“城市暖心工程”领导小组,社区分级成立“作战室”,科级领导干部蹲点包联全部就位,制定“1+6+1”政策体系(1个“城市暖心工程”实施意见、6大帮扶行动方案,1个帮扶干部管理办法)。二是首批城市困难户得到了帮扶。首批643户根据家庭情况,制定了一户一方案,一人一措施的帮扶方法,主要通过提高困难户困难补助、发放爱心救助卡、就业保障、购买补充医保、实行教育“四免一补”等方式,初步解决了当前的困难状况。三是建立了长效机制。重点建立了责任落实、精准识别、有序进退、资金保障、宣传教育、考核督导等机制,为更好实施城市暖心工程打下基础。
关于我们  |  网站概况  |  人员查询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网站声明  |  联系我们
投稿邮箱:1121967013@qq.com     电话:13989199418     备案号许可证:蜀ICP备2021031275号   技术支持:鸿达网络
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,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。